第71章 相勸
關燈
小
中
大
第71章 相勸
程若愚聽了這話, 一時也說不出什麽,半晌嘆了口氣,低頭道:“方公公, 是我狹隘了, 口出妄言,多有得罪,你不要介意。”又看向方維, “只是我所見過的宦官,多是外派的稅使、監督, 無不盤剝攤派、強取豪奪、以權謀私、索要賄賂, 極盡搜刮之能事。地方百姓提起來, 也多是切齒痛恨。”
方維點點頭道:“程大人,你說的這些,也是實情,無須諱言。京中派駐各地方的監鹽、監礦太監,多在定人選時, 就已經明碼標價了。謀取一個職位,少說也要花費數萬兩乃至數十萬兩之多。這些人到了地方上,為了收回本錢, 自然是將地皮都要刮出三分。”
程若愚愕然地看著他, 眼神中全是驚駭,“原來如此。”
方維笑道:“宦官向上攀爬, 多是錢財開路, 所以貪錢的把戲額外多些, 這些我心裏自是明白的。只是京中的宦官, 連帶凈軍和海戶,約有七八萬人。各地方王府裏頭, 也有供差役使喚的宦官,總數也有一兩萬人。程大人,你能在地方上見到的稅使、監督太監,已是數萬人之上,琉璃塔頂的人物了。大多數宦官仍是做些灑掃、修築、搬運、倒夜香等下等苦役,一生不得離京,無非扛活糊口,了此殘生罷了。”
程若愚打量著他,嘆了口氣道:“我原以為宦官皆是阿諛奉承、溜須拍馬的小人,原來也有像方公公這樣讀書明理的人物。”
方維轉頭看了他一眼,淡淡地道:“書我是讀過些,明理倒是未必。況且我講的理,也是我們中官的理。”頓了一頓,又微笑道:“各大珰門前,茍於進取以速利祿,吮疽舐痔無所不為者,也多的是讀書人呢,不然又何來閹黨一詞。”
程若愚搖搖頭道:“世風日下,人心不古,攀附大珰的官員,我也見過,盡是勢利無恥之徒,利欲熏心之輩。我等是讀聖賢書出身的,以孔孟之道安身立命,又怎能像他們一樣,附勢趨權,俯身獻媚。”
方維笑了一聲,搖搖頭道,“程大人,你不必向我表明心跡。你的一身傲骨,我已是見識過了。你也放心,我此次前來,也沒有想招攬拉攏你的意思。”
程若愚轉過頭來,也有些赧然,“我自幼讀書立志,便是要學於少保的,粉身碎骨渾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間。”
方維笑道:“好一個要留清白在人間。程大人,你還記得自己是怎麽進的這北鎮撫司監獄嗎?”
程若愚道:“我因為民請命,被權宦參了一本。”
方維道:“上次程大人在獄中向督公陳情,前事我已盡知。程大人心系百姓疾苦,拳拳愛民之情,我亦十分欣賞。”
程若愚低聲道:“方公公是深明大義之人,既然知道中官外派,為禍鄉裏,有損聖上清譽,為何不將此事上達天聽,禁絕此事?”
方維楞了一下,忽然笑了,搖搖頭道:“程大人,你也曾將江陰縣的實情報給你的頂頭上司常州知府,為何他既不上奏,也不回覆?”
程若愚嘆了口氣道:“他原比我圓滑,知道宮裏的人是得罪不起的。”
方維低聲道:“程大人,我有些愚見,也說給你聽。不信的話,便當作耳旁風也無妨。你做江陰縣令,繁雜事務自不待言。要建工事抵禦倭寇,要籌措軍需,修橋補路,又要忙些采辦征糧應付上差,豈不知樣樣是個錢字。小到一個江陰縣,大到國計民生,也無非是從這錢上來。”
程若愚想了一想,便點點頭道:“你說的極是。這幾年來,我在江陰做事,委實是左支右絀,拆東墻補西墻,也總是疲於奔命,既不忍心苦了百姓,也得應付皇糧國稅,中官又時時來催要宮廷采辦之物,竟像是農家媳婦,下要撫養兒女,上要孝順公婆,竟無一天展眉之日。”
方維道:“程大人卻做不得這農家媳婦。依照我大明律法,你考上了秀才,便可免戶內二丁差役。考上了舉人,便可既不納糧,也不服役,家中也可使用奴婢,是正經的貴人了。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顏如玉,你說是不是?”
程若愚笑道:“這原是朝廷給讀書人的體恤恩澤。我朝太/祖皇帝已有旨意,食祿之家與庶民貴賤有等,趨事執役以奉上者,庶民之事。若賢人君子既貴其身,而覆役其家,則君子、野人無所分別,非勸士待賢之道。”
方維道:“庶民既要交賦稅,又要擔徭役。萬般盤剝,最後都只著落在庶民身上。讀書人若是中了舉人,不光有當地富戶來結交,也有農戶拖家帶口依附過來,賣身為奴投靠,更有飛灑、詭寄之道,可以坐擁莊田數千畝,只交田租,不再納稅,優免恩蔭數十年。若是入仕為官,更是封妻蔭子,光大家族,幾代便可成鐘鳴鼎食之家,子孫再考取功名,將富貴代代相傳。我說的對嗎,程大人?”
程若愚聽了,冷笑了一聲道:“方公公,你這話對別人,倒也許是實情。我本是農家子出身,自幼父母雙亡,清貧度日,靠二十幾年辛苦讀書勉強中了進士,因無錢打點,只是放了個縣令。在江陰這幾年,不吃請,不收禮,除了朝廷月俸,並沒受過一分一厘的不義之財。你們若是不信,可以到我老家桐城查訪。”
方維笑道:“程大人,你先不要著急,我且有話要問你。我看過你的登科錄,不知道你會試考的是哪一房?”
程若愚道:“考的是禮記。”
方維道:“那南直隸左布政司張敏中,便是你的房師了。”
程若愚站起來拱手道:“正是。他是安慶人,我們是同鄉。我自幼家貧,能進府學讀書,全賴他的舉薦,說他對我恩重如山,也不為過。”
方維笑道:“你的這位恩師張大人,卻是安慶府最大的地主,坐擁良田七八萬畝之多,佃戶不下萬人。更有三座織廠、五座瓷窯,所產絲綢瓷器行銷海內外。他的兒子,現任工部員外郎,主理玉清觀修葺,僅此一項,一年進賬往低處估算,也有兩三萬兩。上述種種,皆有真憑實據。程大人,我知道你愛民如子,嫉惡如仇,我給你些憑據,你上書參劾他何如?”
程若愚臉色慘白,手都直抖起來,眼神看著方維,過了良久,才搖頭道:“天地君親師,是倫理綱常。欺師滅祖,便是大逆不道,斷斷不可為。”說完便深深低下頭去。
方維也不再問他,兩人默默地坐了很久,方維開口道:“你看,程大人,你自己也做不到的事,我自然也做不到。”
程若愚低著頭,只是不說話。方維道:“四書五經,開篇便是中庸之道。論語也有雲,君子之於天下也,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與比。你做了幾年的縣令,也知道世事難為,按照自己心中的光明執念辦事,更是難上加難。你光是念著聖人的話要取義成仁,可知道就算你死了也於事無補,江陰縣只會多一個比你昏聵百倍的庸官貪官,百姓繼續受苦受難。你死了倒是痛快了,家人餘生如何過活,你想過沒有。”
程若愚搖搖頭道:“我心清白,雖死何憾。”
方維看著他輕聲道:“程大人,人固有一死,或輕於鴻毛,或重於泰山。太史公本也想一死了之,他忍辱偷生茍存於世,是因為他明白了,死日然後是非乃定。我知道你想借著一死,將江陰縣百姓之苦報於聖上。我卻想勸你,將賬目交給我,我從中斡旋,借著熱審之機,將你減罪一等,判個充軍。你的夫人,原是來京城鳴冤給你求個活路的,現暫居在一處清靜地方,你若是願意,我安排個日子,讓她喬裝進來探監一回,你便知道前因後果。你這樣的性子,原是不適合做官的。日後便少一個知縣程若愚,多一個偏遠地界的教書先生程若愚,也是孩子們的福氣了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程若愚聽了這話, 一時也說不出什麽,半晌嘆了口氣,低頭道:“方公公, 是我狹隘了, 口出妄言,多有得罪,你不要介意。”又看向方維, “只是我所見過的宦官,多是外派的稅使、監督, 無不盤剝攤派、強取豪奪、以權謀私、索要賄賂, 極盡搜刮之能事。地方百姓提起來, 也多是切齒痛恨。”
方維點點頭道:“程大人,你說的這些,也是實情,無須諱言。京中派駐各地方的監鹽、監礦太監,多在定人選時, 就已經明碼標價了。謀取一個職位,少說也要花費數萬兩乃至數十萬兩之多。這些人到了地方上,為了收回本錢, 自然是將地皮都要刮出三分。”
程若愚愕然地看著他, 眼神中全是驚駭,“原來如此。”
方維笑道:“宦官向上攀爬, 多是錢財開路, 所以貪錢的把戲額外多些, 這些我心裏自是明白的。只是京中的宦官, 連帶凈軍和海戶,約有七八萬人。各地方王府裏頭, 也有供差役使喚的宦官,總數也有一兩萬人。程大人,你能在地方上見到的稅使、監督太監,已是數萬人之上,琉璃塔頂的人物了。大多數宦官仍是做些灑掃、修築、搬運、倒夜香等下等苦役,一生不得離京,無非扛活糊口,了此殘生罷了。”
程若愚打量著他,嘆了口氣道:“我原以為宦官皆是阿諛奉承、溜須拍馬的小人,原來也有像方公公這樣讀書明理的人物。”
方維轉頭看了他一眼,淡淡地道:“書我是讀過些,明理倒是未必。況且我講的理,也是我們中官的理。”頓了一頓,又微笑道:“各大珰門前,茍於進取以速利祿,吮疽舐痔無所不為者,也多的是讀書人呢,不然又何來閹黨一詞。”
程若愚搖搖頭道:“世風日下,人心不古,攀附大珰的官員,我也見過,盡是勢利無恥之徒,利欲熏心之輩。我等是讀聖賢書出身的,以孔孟之道安身立命,又怎能像他們一樣,附勢趨權,俯身獻媚。”
方維笑了一聲,搖搖頭道,“程大人,你不必向我表明心跡。你的一身傲骨,我已是見識過了。你也放心,我此次前來,也沒有想招攬拉攏你的意思。”
程若愚轉過頭來,也有些赧然,“我自幼讀書立志,便是要學於少保的,粉身碎骨渾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間。”
方維笑道:“好一個要留清白在人間。程大人,你還記得自己是怎麽進的這北鎮撫司監獄嗎?”
程若愚道:“我因為民請命,被權宦參了一本。”
方維道:“上次程大人在獄中向督公陳情,前事我已盡知。程大人心系百姓疾苦,拳拳愛民之情,我亦十分欣賞。”
程若愚低聲道:“方公公是深明大義之人,既然知道中官外派,為禍鄉裏,有損聖上清譽,為何不將此事上達天聽,禁絕此事?”
方維楞了一下,忽然笑了,搖搖頭道:“程大人,你也曾將江陰縣的實情報給你的頂頭上司常州知府,為何他既不上奏,也不回覆?”
程若愚嘆了口氣道:“他原比我圓滑,知道宮裏的人是得罪不起的。”
方維低聲道:“程大人,我有些愚見,也說給你聽。不信的話,便當作耳旁風也無妨。你做江陰縣令,繁雜事務自不待言。要建工事抵禦倭寇,要籌措軍需,修橋補路,又要忙些采辦征糧應付上差,豈不知樣樣是個錢字。小到一個江陰縣,大到國計民生,也無非是從這錢上來。”
程若愚想了一想,便點點頭道:“你說的極是。這幾年來,我在江陰做事,委實是左支右絀,拆東墻補西墻,也總是疲於奔命,既不忍心苦了百姓,也得應付皇糧國稅,中官又時時來催要宮廷采辦之物,竟像是農家媳婦,下要撫養兒女,上要孝順公婆,竟無一天展眉之日。”
方維道:“程大人卻做不得這農家媳婦。依照我大明律法,你考上了秀才,便可免戶內二丁差役。考上了舉人,便可既不納糧,也不服役,家中也可使用奴婢,是正經的貴人了。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顏如玉,你說是不是?”
程若愚笑道:“這原是朝廷給讀書人的體恤恩澤。我朝太/祖皇帝已有旨意,食祿之家與庶民貴賤有等,趨事執役以奉上者,庶民之事。若賢人君子既貴其身,而覆役其家,則君子、野人無所分別,非勸士待賢之道。”
方維道:“庶民既要交賦稅,又要擔徭役。萬般盤剝,最後都只著落在庶民身上。讀書人若是中了舉人,不光有當地富戶來結交,也有農戶拖家帶口依附過來,賣身為奴投靠,更有飛灑、詭寄之道,可以坐擁莊田數千畝,只交田租,不再納稅,優免恩蔭數十年。若是入仕為官,更是封妻蔭子,光大家族,幾代便可成鐘鳴鼎食之家,子孫再考取功名,將富貴代代相傳。我說的對嗎,程大人?”
程若愚聽了,冷笑了一聲道:“方公公,你這話對別人,倒也許是實情。我本是農家子出身,自幼父母雙亡,清貧度日,靠二十幾年辛苦讀書勉強中了進士,因無錢打點,只是放了個縣令。在江陰這幾年,不吃請,不收禮,除了朝廷月俸,並沒受過一分一厘的不義之財。你們若是不信,可以到我老家桐城查訪。”
方維笑道:“程大人,你先不要著急,我且有話要問你。我看過你的登科錄,不知道你會試考的是哪一房?”
程若愚道:“考的是禮記。”
方維道:“那南直隸左布政司張敏中,便是你的房師了。”
程若愚站起來拱手道:“正是。他是安慶人,我們是同鄉。我自幼家貧,能進府學讀書,全賴他的舉薦,說他對我恩重如山,也不為過。”
方維笑道:“你的這位恩師張大人,卻是安慶府最大的地主,坐擁良田七八萬畝之多,佃戶不下萬人。更有三座織廠、五座瓷窯,所產絲綢瓷器行銷海內外。他的兒子,現任工部員外郎,主理玉清觀修葺,僅此一項,一年進賬往低處估算,也有兩三萬兩。上述種種,皆有真憑實據。程大人,我知道你愛民如子,嫉惡如仇,我給你些憑據,你上書參劾他何如?”
程若愚臉色慘白,手都直抖起來,眼神看著方維,過了良久,才搖頭道:“天地君親師,是倫理綱常。欺師滅祖,便是大逆不道,斷斷不可為。”說完便深深低下頭去。
方維也不再問他,兩人默默地坐了很久,方維開口道:“你看,程大人,你自己也做不到的事,我自然也做不到。”
程若愚低著頭,只是不說話。方維道:“四書五經,開篇便是中庸之道。論語也有雲,君子之於天下也,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與比。你做了幾年的縣令,也知道世事難為,按照自己心中的光明執念辦事,更是難上加難。你光是念著聖人的話要取義成仁,可知道就算你死了也於事無補,江陰縣只會多一個比你昏聵百倍的庸官貪官,百姓繼續受苦受難。你死了倒是痛快了,家人餘生如何過活,你想過沒有。”
程若愚搖搖頭道:“我心清白,雖死何憾。”
方維看著他輕聲道:“程大人,人固有一死,或輕於鴻毛,或重於泰山。太史公本也想一死了之,他忍辱偷生茍存於世,是因為他明白了,死日然後是非乃定。我知道你想借著一死,將江陰縣百姓之苦報於聖上。我卻想勸你,將賬目交給我,我從中斡旋,借著熱審之機,將你減罪一等,判個充軍。你的夫人,原是來京城鳴冤給你求個活路的,現暫居在一處清靜地方,你若是願意,我安排個日子,讓她喬裝進來探監一回,你便知道前因後果。你這樣的性子,原是不適合做官的。日後便少一個知縣程若愚,多一個偏遠地界的教書先生程若愚,也是孩子們的福氣了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